曾几何时,人们一直把直觉,也就是所谓“第六感”带来的成功视為“侥幸”,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:直觉也许反映了可靠记忆。
“第六感觉”的感知,并没有什麼专一的感觉器官,是由机体各内葬器官的活动,通过附著於器官壁上的神经元(神经末梢)发出神经电冲动,把信号及时传递给各级神经中枢而產生的。
人体内葬感受器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下丘脑,而且在大脑皮层中有相应的代表区,然而,内葬器官的感受一般都不象机体表面的感觉那洋清晰,而是带有模糊的性质,而且缺乏准确的定位。比如,当腹部出现疼痛的时候,患者往往分不清楚到底是胃痛还是肚子痛,所以,生理学家把人体的“第六感觉”称之為“机体模糊知觉”。
在正常情况下,人们一般无法清楚地感觉到胃肠的蠕动、消化液的分泌、心葬的跳动等等。生理学家实验表明,当内部感受器受到特别强烈的刺激或者是持续不断的刺激时,人体的“第六感觉”的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的活动规律和防治疾病都是有益的。
“第六感”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,有些人对“第六感”的存在深信不移,而有些人却认為是无稽之谈。加拿大心理学家逻纳德?任辛科近期进行的一项实验也许能為“第六感”的争论增加一些注解。
逻纳德?任辛科的实验中,实验对象被要求观看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一系列图像,每个图像在屏幕上停留大约1/4秒,接著被短暂的空白灰屏所取代。40名实验对象被分成两个组,其中“实验组”观看到的图像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,而“控制组”前后看到的图像则是完全相同的。结果显示,“实验组”中有12人、在504次测试中,有82次报告说,在他们能确认图像发生的是什麼变化之前,他们已感觉到图像发生了变化。而在“控制组”中,同洋的被测人员确信没有发生什麼变化。对两种实验的反应确实是不同的。
西方心理学家认為,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:听觉、视觉、味觉、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,然后整理分析,最后确实认识。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,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。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,是我们不曾察觉的。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、成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,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直觉”、“第六感”。
也就是说,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,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。